总的来说这是一篇随笔,想到哪写到哪,也算是为了下一款要设计的游戏理清思路。
一般的塔防中有两个存量,钱与生命值,玩家用钱来造塔,塔若击杀了怪物则会获得金钱,若没能击杀怪物则会损失生命值,若生命值降为0则游戏结束,用图来表示就是这样的:
我们会发现这游戏有一个问题:一旦没能击杀掉怪物,就会永久损失一部分生命值,并且永久损失一部分金钱收入,这会使得你有更少的钱造塔,因而更加难以防守。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旦漏怪,就很容易直接导致游戏结束。而从另一方面来考虑,这个游戏循环除了玩家死亡以外是没有其他退出方式的,因而一般游戏会为怪物设置上限,玩家通过了一定波次就算获胜了,因而塔防是一种生存游戏。
如果变成对战游戏,塔能移动,并且如果没被打死且移动到对方基地就使对方基地掉血,那么就变成了一个拉锯战。
然而我们保留了塔防中的那个增强反馈,即获胜方获得的经济优势更大,能够投入下一波的战斗中;而且传统拉锯战的问题是,在一波中双方对战获胜一方的单位在下一波对战时依然占优势,而且还能加上上一波剩余下来的单位共同推进,这样就变成了滚雪球。因而,双方依靠产兵建筑物无限出兵的设计是不可取的,依靠击杀对方来获得经济的设计也是不可取的,这两个都是增强反馈,会使得游戏进入富者愈富的怪圈,一开始占了优势的玩家就几乎赢定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点?显然我们要改变出兵方式,出兵不应该是一劳永逸的(所有这种一劳永逸式的拉锯战都会配有核弹,因为优势方在经过几个回合的迭代后会积攒下大量的部队优势,核弹清屏是反击的唯一方法),钱也应该更公平,于是很多游戏都提供了按回合给钱的方式,或按照造兵来产钱而不是击败对方单位来产钱的方式,使得一方在一回合中的优势不会积累得过于迅速。过快则游戏依赖运气,过慢则游戏拖沓无聊。
然而拉锯战顾名思义,不是向这面拉,就是向那面拉,战线很少有平衡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向着某一面推进。如果玩家每次出兵造的都是在上一次出兵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单位,那么玩家的战术变化会很慢,而且到后期玩家所制造的单位会是非常非常的多,会导致游戏帧数骤降。
那么如果我们每一次生产的单位都与上一回合不想干,这会如何?玩家的战术能够更有针对性,并且不会导致单位越滚越多。《收入战争》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很好,玩家依靠造兵来提高每回合的收入,玩家每回合都能把钱花在某一种单位上,使其大量产出,并且每回合能够产出的单位个数有上限,因而虽然玩家越往后钱越多,但手人口限制玩家只能造更贵的单位,而不是更多的地级单位。《收入战争》很好地解决了这两点。
那么《收入战争》有什么问题呢?
他的问题就是,玩家的战术变得太快了,往往一波猝不及防就直接基地被秒杀(这也与后期单位攻击力过高有关)。怎么解决这一点?有两种解决方法,1是让系统能够自动产兵,降低玩家的单位所占的比例,2是加长地图,使战线被推至基地的时间更长。
有两个地图采取了系统自动产兵的方法,来降低玩家单位所占比例,拖延战线的推进速度。一个是暴雪官方的《星宝迷阵》,一个是塔防与拉锯战的结合体《舰队塔防》。这两个游戏都达到了很棒的效果,并且还都有一个共同点:双方的基地都拥有防御设施,《星宝迷阵》是系统玩家所设置的炮塔,《舰队塔防》则是玩家自己建造的塔,也就是说在《舰队塔防》中,玩家不但要像塔防一样防守,还要像拉锯战一样进攻,这两点达到了很好地结合,并且塔防和拉锯战也都是热门地图类型,因而他成功了。
在解决“富者愈富”的问题上,我考虑了一些新的设计,也许也能使得拉锯战更加有趣:
- 让单位对基地造成伤害是一次性的。比如基地会反弹伤害,这样一方的单位就不会一旦到达了基地在没有敌人的情况下无限输出早晚打爆基地,单位变成了消耗性的,成功损伤对方基地后自己的单位就会消亡,使得在基地血量上占优势的玩家无法再在战斗部队上继续优势——这其实是最传统的塔防设计,漏怪了基地就掉血,不同的怪漏的血不同。直接像塔防一样单位进入一个区域后消失,使对方基地损血也可以。为基地添加一个周围敌方单位每秒按百分比掉血的光环也可以。总之不能让优势方的单位一旦进入敌对区域就没有任何代价的攻击基地,尤其是随着游戏进程单位越来越强大的游戏,最后基地往往会被秒杀。《英雄联盟》和《DOTA》也存在类似现象,比如强拆塔,偷基地,会导致后期游戏突然死亡,但这加大了观赏性,也使得游戏能够更快结束。
- 每回合结算分数。玩家采取每回合决斗的方式,获胜方获得点数,点数到达一定数量就获胜。这样其实也是使得玩家在之前回合获得的优势无法滚动计入下一回合。很多对战游戏都有类似的设计,如《魔兽世界》的奥山战场,或《SD敢达》的组队战斗。这还引入了回合的概念,有些游戏则由于单位一直在不停的刷,因而没有明显的回合概念,有些拉锯战游戏由于战场拉得太长(如Nexus Squadron Strike),虽然双方单位是同时一波刷出但在最前端交锋的单位已经走出去太远太远了,玩家早已忘记那是哪个回合产出的单位了。没有回合概念的拉锯战游戏,《星宝迷阵》是一个很出色的范例,而有回合概念的游戏《舰队塔防》是非常成功的。回合制的拉锯战中,《沙漠风暴》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该游戏由于经济收入手段较为蛋疼,水平相同的玩家对战游戏往往会陷入僵局,并且该游戏单位是滚雪球式的一波比一波多,最后设计者不得不用终极大决战的方式迫使游戏结束。这并不是好设计。
- 强化主场优势。比如刚刚产出的单位会附加一个持续时间短暂的高速移动BUFF。因为目前的拉锯战胜方会在迭代中积累优势,很容易把兵线推到劣势方门口,而拉锯战由于产兵速度固定,劣势方难以翻盘——或者说没有主场优势,因此如果刚刚产出的单位能够获得一个疾跑BUFF,就能够快速支援前线,尤其是前线离己方基地很近的情况下,从而获得主场优势。而优势方由于远离兵线,这一疾跑BUFF对其的帮助则很小。然而若是兵线已经推到了刷兵点、基地上,则疾跑BUFF没用了,因此该BUFF还可以附加其他效果,比如降低受到的伤害,或出生几秒内无敌。很多游戏都有出生几秒内无敌的设计,如格斗游戏,或很多MMORPG刚刚进入PVP地区读条的时候都会这样。总之只要能为劣势方提供主场优势的设计都可以。
- 向《星宝迷阵》学习,取消“进化”概念。很多拉锯战和塔防都是随着游戏进程的进行,玩家会造出越来越强大的单位(以及越来越多的单位)。这在塔防中无可厚非,在拉锯战中则不好说。《星宝迷阵》没有这么做,玩家从开始到结束能够召唤的单位和释放的魔法都是现成的。这样的设计配合固定的经济收入速率直接避免了经济滚雪球发生的可能性,玩家不用再体验像Nexus Squadron Strike一样花钱升赚钱率这种糟糕的设计了。也就是说,玩家的军队数量和经济收入水平自始至终都是固定的,这样玩家才会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在究竟配置什么兵种上,而不是无脑的憋钱、暴兵、一波A死对手。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星宝迷阵》玩家的核心玩法很大一部分是放在消宝石上的,而没了这部分后,兵种不能升级的话玩家就会觉得过于乏味,因而需要有其他系统来填补上这一空缺。
- 加入系统刷兵。系统刷兵的好处前面已经说过了,降低玩家单位所占比例,延缓兵线推进速度,而且就算玩家产出的单位并不是很多,但只要比系统产的单位强力,就会产生一种《DOTA》或《LOL》式的英雄感觉,强化了战术控制,减少了单位数量,使得游戏更好玩。
《星宝迷阵》:
- 收入:固定(可以粗略的认为玩家的水平可以转换成固定的收入速度。不同难度的电脑就是这么做的)
- 盟军出兵:有
- 防御建筑:有
- 回合:无
- 无限出兵:否(建造出的单位阵亡后就没有了)
《舰队塔防》:
- 收入:递增(但由于两种资源有一种占主导,一种负责进攻一种负责防守,因而玩家不会像Nexus Squadron Strike一样,只要玩命憋钱就赢)
- 盟军出兵:有(因为是塔防游戏,因而对方防御塔所防守的怪就是己方的盟军系统出兵)
- 防御建筑:有(因为是塔防游戏,就是对方造的塔)
- 回合:有
- 无限出兵:否(防御塔是滚雪球式的越造越多,但系统刷怪也是越刷越强,而进攻的怪则是消耗性的死了就没了)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DOTA》或者《英雄联盟》。游戏胜利目标与拉锯战一样,也是摧毁对方基地。与上面的两个游戏一样,也有防御塔。与上面两个游戏一样,系统也自动刷怪。与上面两个游戏一样,系统也自动给钱(但收入很大部分依赖击杀系统刷的怪与击杀敌对英雄。击杀系统刷的怪与最上面说的塔防是一样的——杀怪赚钱,杀英雄赚钱则是英雄竞技场的额外规则,与FPS游戏杀人计分类似)。如果我们把《DOTA》或者《英雄联盟》的地图砍半,只留下一方的话,就变成了一个生存防守地图,怪物从三条路进攻,逐层摧毁你的防御塔,最后摧毁你的基地,因而你不但要保证自己存活,还要保护基地免受威胁——这听起来为什么很耳熟?因为这与红白机上的经典老游戏《坦克大战》是十分类似的。
也就是说,一个单人或合作性的生存地图,一旦加入敌对方玩家,在游戏规则没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游戏类型也会从生存游戏变成竞技游戏。毫不奇怪,目前《星际争霸2》的热门Arcade游戏几乎都是对战的,合作的生存地图或RPG地图凤毛麟角,完全不像《魔兽争霸3》时候的自定义地图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