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

人为什么爱玩游戏?

人为什么爱玩游戏?

我认为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并且我认为我目前有一个答案,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答案不但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还能回答很多类似的问题。

我不是专业学习心理学的,只有上大学的时候学过一点点社会心理学,因此这个结论我没有任何的论证过程,只是我自己的有感而发,大家如果认同或不认同,都欢迎多来交流。

我认为,人性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层面的需求,即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学到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相反面——让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变化的渴望。我把这种能力叫做“权能”(POWER),而人对权能的渴望是人形的基本面。

我们对这种渴望的根本动力是为了解决“我拿这个可怕的世界怎么办”这一问题的。

世界或者说外界是无情的、残酷的。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是充满矛盾、互相倾轧的、充满斗争与痛苦的。在这种基本关系中,人的渴望即凌驾于世界之上,让世界按照自己的愿望所动。

人不但天生就有着对这种能力的渴望,还有着天生“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的错觉。这种错觉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自恋,从小孩子身上就能体现出来。

小孩子所谓童年的快乐,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在体验权能的快乐。这可以体现在很多的方面:

最典型的是对拥有较强反馈玩具的喜爱,如只要按按钮就能发光、发声的玩具,因为这种玩具可以证明自己有影响世界的能力。比如中国常见的魔幻儿童摇摇车。

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攻击性,其根本逻辑是当发声了自己不满意的情况时,发动肢体攻击令其屈服于自己的意志,是保证自己权能得以实施的基本手段。暴力是权能的基本手段,所以小孩没有不打架的。

小孩子爱看的动画片比如奥特曼打怪兽,并且幻想自己成为英雄的核心逻辑,也是权能,因为人在小时候都还抱有这种权能的错觉,并且会因为这种错觉而产生不计其数的幻想,这些幻想的本质都是对大能的英雄行使权能所产生的共鸣与代入感。

还有一个更根本的一个方面,是体验通过控制自己肢体影响世界的快乐,如跑跳、喊叫。并且由于小孩子是快速成长的,还导致了我们的一个特征:我们对权能的追求并不是静止的,而是膨胀的,我们对已经能够征服了的事情的重复是没有兴趣的,而是要不断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小孩子成长得快,能不断的体验到身体成长、技能学习带来的权能的印证,因此小孩子都以为自己也是大能者。

同时,小孩子还认为父母是全能的,是完美的。万一出现小孩子确确实实没法靠自己实现的目的,就会依赖于父母,而因为在他们眼中父母是全能的,因此父母的能力也成为了自身权能的一部分。

最典型的就是俩小孩打架,然后说我让我爸来打你,我爸爸是警察,把你关起来。这是在利用父母的权能做为自己的权能,从而行使自己的意志。

从上面儿童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特点,能够解释令人成瘾的游戏(当然,不只是游戏)所必须包含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玩家的角色必须有所成长,能够体验到儿童时期所体验到的因生理快速发育而带来的对权能的基本确认感,最典型的就是战斗力的提升、金钱的积累、财富的扩大、地盘的扩大等等。

然后,游戏必须要能够及时的给出反馈,不断的让玩家能够明确的确认自己的权能确实提升了,比如要有越来越强的特效、越来越高的伤害数值、越来越帅的装备、越来越快的攻击动画、对自己态度越来越恭敬的NPC等等。

再然后,因为暴力是权能的最基本形态,因此打怪升级穿装备也就成了游戏的基本形态。

游戏提供的是虚假的权能体验,游戏世界中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好的游戏,虽然是人工设计的,但玩家并不会认为自己“被设计了”,而是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的都是自己能力的体现。

RPG为什么爽,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快感和小孩子随年龄提升体验到的快感是一样的,都是权能的体现。

LOL为什么爽,每一局游戏几十分钟都能体验一遍RPG的成长快感。

爽文也一样,不管是后宫文,还是穿越文,本质都是满足对于权能的幻想。

但是,所有优秀的爽文和游戏都不会让主角一路赢得太轻松,而是要充满了挑战,然后再绝境反杀,无数动画、漫画都充满了这一情节,比如奥特曼不被人把灯打红了是不会反杀的,反映的就是这一基本套路。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们追求的不是轻易的就能掌控这个世界吗?

并不是,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基本原理——我们怎么确认我们有权能?我们怎么确认我们的权能提高了?这种基本的确认机制是什么呢?

这种机制的根本是来自于挑战,来自于解决问题。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越难,我们解决的挑战越本觉得自己无法解决而最终得以解决,我们就越能确认自己的权能,越能体验到“心流”。

如果目标太高、挑战太难、问题太复杂,我们无法克服,就会受挫。反之如果目标太低、挑战太轻松、问题太简单,就会感到无聊,因为无法确认自己的权能有所提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喜欢发光、发声的玩具,而成人却不喜欢;小孩子乱跑乱叫就很开心,而成人却没感觉——因为他们早已过了这种级别的反馈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权能幻想的阶段了,他们需要更高级别、更丰富形态的权能体验,才能满足。

那么童年的终结是什么?

往往就是对权能的幻觉的破灭。

一个人在步入社会后三五年基本就会被社会“毒打”,从一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逐渐磨去棱角,这是为什么呢?其本质就是一个人终于认清了“权能都是幻象”的现实,意识到世界不以自身的意志为转移。

穷人孩子为什么早当家?因为穷人的孩子会更早的认识到社会的真相,认识到父母不是全能的,从而认识到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应该清醒过来睁眼看世界的时候过于沉迷游戏,过于和现实社会脱节,那么就会继续沉迷在对权能的幻觉中,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独特的存在,因为世界要围绕着自己而转动,从而有很大概率变成装逼犯、键盘侠。

但不管怎样,即便能够正常的适应社会,人在内心深处依然有着对权能的渴望,这种渴望最终会以其他形式体现出来,即便一个人完全不玩游戏,也无法完全避免这种人性的需求。

比如好为人师,比如发照片被点赞,种种社交渴望,都是就是想通过影响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存在感的本质还是权能。

权能还可以演化成多种奇奇怪怪的形态,比如受虐狂和虐待狂等等,本质都是用来解决“如何对抗这个世界”的问题的。耗子扛枪窝里横、家暴打老婆等等也是在平衡这方面的心理。

而一个人如果一直比较天真、幼稚的话,实际上就是在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上,以及对自己的权能的认知上水平较低。

游戏、动画、漫画、网文的主流形态和主要功能毕竟还是娱乐的,而不是艺术的,因此能够成为顶流的作品,基本都还是要保证足够的娱乐性的,而足够的娱乐性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权能幻想的满足上的。

这种主流的形态会不断变化,可能今天火的是FPS,明天火的是MOBA,可能今天火的是宫斗,明天火的是穿越,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依然是人性——或者说是人性的弱点也不为过吧。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