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琐事 赏析与学习

严肃vs娱乐

最近两周在忙着创建游戏资产,大部分是关卡中的对话以及关卡的设计,所以没有什么时间看文章写博客,再加上unity3d令人激动的4.2版本终于推出了第一个2D版本,我打算把一大部分除了休息以外的闲暇时间投入在学习unity3d上,所以更新博客的压力也变大了,但我还是会尽量保证每2周能写1至2篇。

今天聊点和游戏设计无关的。这两天我在看两部漫画,分别是《手冢治虫恐怖短篇集》《虫师》。两部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借助幻想来反映现实社会,反映的可能是社会问题,或者是人和人的关系。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细说。

这让我开始思考,游戏、动画、漫画这被并成为”ACG“的娱乐文化产品的类型(其实应该再算上电影甚至通俗文学、流行音乐等大众娱乐文化产品)。从某个角度来划分的话,也许可以划分成严肃产品和娱乐产品两类。在游戏产业中也是有着”serious game“这个说法的,但我所说的严肃产品和娱乐产品却并不是按照产业的标准来划分的(所以千万不要去看百度百科中的”严肃游戏“词条,和我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笑),而是每个人体验的不同。

简单来说,我指的严肃作品是,用户在体验了之后能够将作品中的事情折射到现实社会中,让用户能够获得新的感悟的作品,也就是说虽然作品是虚构的,但其意在折射现实。而纯粹的娱乐产品与之相反,作品也是虚构的,但其意在使用户暂时忘掉现实世界,完全沉浸在作品带来的体验中,逃避现实生活。打个比方的话,严肃作品是镜子,娱乐作品则是黑洞。

同样一部作品,对于不同人来说收获是不同的,可能有些人会感到醍醐灌顶,而有些人只是当做消遣时间和爆米花的消费品。所以我在本文中所指出的严肃作品与娱乐作品的区别是因人而异的。

那么我是不是就是在表达,严肃作品高人一等,娱乐作品就庸俗且充满铜臭味?不,我没有那么出世,也没有对娱乐产业那么大的仇恨(毕竟我自己也是产业中的一分子,笑),不过目前市面上的严肃作品明显要比娱乐作品少得多。即便是在游戏开发中,我们也是尽全力的思考着如何给玩家提供乐趣,如何提供沉浸感——也就是让玩家忘记他是在玩游戏。显然,这符合我所说的娱乐产品的定义。不过这其实并不妨碍使一部作品充满深度,最终达到使其对某些人甚至大部分人来说都上升到严肃作品的高度。

娱乐作品没什么不好的。想想IMDB榜单上分最高的电影是什么?《肖申克救赎》,我想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会把它完全当做一部娱乐作品来对待,而不是严肃产品。想想KING OF POP迈克尔·杰克逊在排练时对员工们所说的,歌迷们来看演唱会就是为了逃避世界,所以我们要提供无比精彩的体验。

没错,体验。无论是严肃作品,还是娱乐作品,体验都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上面我说的音乐、动漫、游戏、电影、文学等文化娱乐产品与其他娱乐产品的不同之处,因为它不光提供感官上的体验,还提供情感和思想上的体验。无论是严肃作品还是娱乐作品,都需要用户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入,而其他产品如色情产品,烟酒等嗜好品,某些靡靡之音,则不需要思想和情感的投入——只是官能性的刺激。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东西会被叫做”文化娱乐产品“(简称文娱产品),因为文化指的是人创作给人的东西。

那么是否严肃作品就需要更多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入,娱乐产品就需要的更少呢?并不是这样。《盗梦空间》显然是一部娱乐作品,但其作为烧脑片的代表,需要大量的思考正是其主要卖点之一。《去月球》则与言情小说更类似,会为用户提供一趟令人感动的情感之旅,不过它也是娱乐产品。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呢?

我认为可以。商业价值vs自我表达,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甚至早在几百年前也难以避免——即便如大文豪莎士比亚,也有着《Titus Andronicus》这种几乎就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而创作的作品。

然后迎来了那个老问题——如果我只想自我表达,而压根不想娱乐大众呢?这样我的作品就都是严肃作品了吗?

也未必。做出一些晦涩难懂,令人困倦的作品(如那些我很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的文艺范儿十足的电影与文学),就能成为艺术家了吗?实际也不是如此。我们再温习一下本文中我指出的严肃作品的定义——借由虚构作品来反应社会的作品,它们是一面面的镜子,令人反思。有几个人知道,《粘粘世界》其实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一部优秀的严肃作品呢?我想绝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仅仅以为《粘粘世界》是一个解谜的小游戏吧,然而它却深刻地反应了环境污染问题,并将其完美地融入了关卡设计中。

当然了,我要再强调一下,严肃作品不仅仅是反映环境污染这种问题。仅是走入个人的内心,进行内心的探索之旅,或者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严肃作品——它不一定反映的都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狭义的社会问题,如污染、种族、宗教等经常被描写的主题。因为所有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的问题——人和别人的问题,或者人和自己的问题(当然,很多时候这两个问题是无法割裂开进行探讨的,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无论是探讨政治敏感的话题、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是探讨一个人追求情感、克服内心障碍,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宏观角度,一个是微观角度,就像社会心理学和经典心理学的区别一样)。我们作为人,创作给人看的作品,探讨的自然也是人的问题,而指出问题往往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想想《血径迷踪》或者《地心引力》,探讨的都是向内的人的问题——自己的问题。

所以说专门追逐名利、娱乐、感官刺激、商业价值而毫无深度的作品,是肤浅的,如电影《变形金刚》,披着烂俗的WASP价值观的爆米花大片,它一度被《第十放映室》讽刺为”一个全新的片种——机器人色情片“。而只注重自我表达、不反应社会问题或反映的问题的晦涩难懂的文艺作品,如《梦日记》,我则不想去探讨,虽然也有很多人喜欢,但我个人来说,一是不懂作者创作这类作品到底要干嘛,二是无法理解那些人为什么喜欢。

那么我喜欢哪类作品呢?其实还是开头就说到的《手冢治虫恐怖短篇集》或者《虫师》这种作品,可以说兼顾了娱乐性与严肃性。何乐而不为呢?上学学了这么多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总应该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好的了吧,没错就是和稀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