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领主必须死! 其他

《Bash Your Lord》已上线!

《Bash Your Lord》(中文名:领主必须死)已经在AppStore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啦!有兴趣的小朋友们快来试玩一下吧,猛戳下面的链接:url.cn/YSL1Q6

url.cn/YSL1Q6

url.cn/YSL1Q6

重要的链接发三遍!虽然AppStore是英文页面,但是游戏支持中文哦!

分类
IDLE HERO TD 塔防

《IDLE HERO TD》1.0.0正式版发布!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ntzNE0x

v1.0.0更新说明:

  • 现在能够正确地降低怪物等级和怪物强度了。
  • 调整了高级装备赌博的冷却时间。
  • 加入了物品合成时的特效。
  • 修改了混乱伤害特效的计算方式。
  • 加入了新道具:祝福之锤,能够提高神圣伤害特效的效果。
  • 加入了新道具:风暴之球,能够提高闪电伤害特效的效果。
  • 加入了新道具:狂热之刃,能够提高混乱伤害特效的效果。
  • 加入了新道具:劈山巨斧,能够提高物理伤害特效的效果。
  • 加入了新道具:巫毒人偶,能够提高毒伤害特效的效果。
  • 加入了新道具:巫妖之眼,能够提高冰伤害特效的效果。
  • 加入了新道具:灼热之爪,能够提高火伤害特效的效果。
  • 现在被选中的英雄会被放大,同时没被选中的英雄会被缩小,并且半透明。
  • 微调了一些商店界面。
  • 微调了一些英雄属性。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早期版本。

这个地图做到现在,AT君觉得已经有了基本的可玩性了,作为一个原型,到这里就已经算是完成了,虽然还有好多内容没有填充,比如现在的英雄数量不够,后期关卡也很少(因为怪物只有8个难度)等等,不过这都不影响游戏的整体系统,AT君已经验证到自己想要验证的玩法了。

很多明眼人可能已经发现,这个《IDLE HERO TD》的经济体系是十分类似于目前主流的手机游戏的。没错,AT君就是以一个挂机塔防手游为目的来制作《IDLE HERO TD》的,目前来看对玩法的验证感到比较满意,这个原型已经能够证明了玩法带来的乐趣,以及对免费手机游戏经济系统的适应性。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因此我认为可以正式发布了,因此我把版本号调整到了1.0.0。

AT君还有更多想要加入的内容,比如英雄的转职、升星,通用技能的加入与购买(目前游戏中的技能商店是尚未开放的),更多特殊装备的设计等等。基于《魔兽争霸3》来制作这种RPG要素的地图是十分容易的,而且上手也比《星际争霸2》地图编辑器要容易得多。

对于手机游戏来说,这个原型玩法也是有很大潜力的,在目前的核心玩法的基础上,无论是加入更多游戏模式,加入基于分数排行榜的间接PVP系统,还是加入合作性的好友社交,都是很容易办到的。AT君对于挂机塔防的酝酿可以说比较久了,而且AT君认为在免费游戏大潮下,塔防类游戏一直没有出现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大作,因此AT君在以“符合免费游戏经济系统的塔防大作”为目标而制作的这个原型——虽然距离目标还有很远,而且很有可能被别人抢先或者错过这波浪潮,不过现在这个开始毕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AT君最喜欢玩的几个类型游戏——塔防,挂机,模拟经营游戏,在这个原型中都略微有所涉及,但目前还是以塔防为主,挂机为辅,模拟经营只是简化成了最基本的经济系统,而如果要制作挂机游戏的话,实际上也可以在模拟经营这块加入更多的系统——前提是不能与核心玩法相割裂,否则的话很容易沦为渣作。

之后如果有时间的话AT君会继续更新这个地图,但如前文所述,AT君认为原型的验证到此已经完成,因此也不一定会继续更新,有可能会去开新的坑,目前的思路有些类似于《冒险迷宫村》的以模拟经营和英雄养成为核心玩法的挂机游戏(顺便这里鄙视下国产页游《小小冒险村》,抄得太拙劣了),但《魔兽争霸3》不一定适合制作模拟经营游戏,因此可能还是会制作以RPG为主的挂机游戏。毕竟用《魔兽争霸3》做RPG游戏实在是太方便太方便了,AT君从开始制作《IDLE HERO TD》到发布1.0.0版,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业余时间,比《星际争霸2》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因为RPG的核心离不开道具、技能、农怪,而道具、技能和农怪这些东西用《星际争霸2》做起来简直让人痛不欲生,《星际争霸2》的减法攻防公式也压根不适合做长线成长的RPG。

最后,感谢优酷上的“imba久期”,他的教程视频帮助我快速上手,熟悉了《魔兽争霸3》编辑器的基本用法。这里是他的优酷上关于魔兽编辑器的教学视频集锦,墙裂推荐感兴趣的童鞋也来入个门。想想国内某个以编辑器技术独步全球的群体的封闭程度,中二程度,目中无人的程度,自high的程度,以及对开发者社区极低的贡献程度,不禁感叹,要是这帮人肯像“imba久期”一样好好做教学视频,快速帮助菜鸟上手,《星际争霸2》的开发者社区也许会是另一片样子。不过这是题外话了,暴雪爹爹都不在意的玩意,我们操那个心干嘛,用来当快速开发原型的工具就好了。

总之,《IDLE HERO TD》1.0.0版也许是一个结束,也许是一个开始,一切都还不知道!

分类
游戏设计

从格斗到跑酷:动作手游之道

最近看了很多格斗游戏的直播,而且玩了一些移动设备上的格斗游戏,发现现在移动设备上的格斗游戏动作都偏向于简化了,在我早上玩了《蝙蝠侠:阿卡姆起源》之后这一点的感觉尤其明显。实际上,这些格斗或者说动作游戏已经变成了越来越简单的挑战手眼协调性的简单动作游戏,类似于跑酷或者音乐节奏游戏了。下面我就就游戏各个方面的机制来分析一下,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整理思路,看看手持设备上的动作游戏是不是还有哪些可以开发的空间。

化身

考察一个动作游戏的第一条就是有没有化身,即玩家是否有控制的角色。跑酷和格斗游戏一般都有一个化身,并且玩家要维持化身的存活,一旦死亡则意味着游戏的结束。

另外一些没有化身的游戏,结合了触屏设备直接操作的优势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水果忍者》。以《宝石迷阵》为代表的动作解谜游戏也是动作游戏的一种,然而这类游戏在以《糖果粉碎传奇》为代表的完全消除了动作要素的游戏的攻势下已经没有多少存活空间了。另外一些如音乐节奏游戏或其他等挑战玩家手眼协调能力的也都是动作游戏。

《水果忍者》和《疯狂喷气机》都是Halfbrick的作品,不过后者有化身,前者没有。

总的来说,没有化身的游戏更加休闲,有化身的游戏更加硬核。这两种游戏本文都会做出探讨,但更多的会集中在有化身的动作游戏上。

移动

有化身的游戏,玩家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化身是如何移动的。

传统动作游戏的移动都由摇杆来完成,无论是街机上还是家用机上。PC的键盘鼠标并不是十分适合角色的移动,尤其是方向非常精细的3D动作游戏。触屏设备上的动作游戏移动就更为尴尬,我曾不断地对身边的人说,虚拟摇杆这种操作基本就是反人类的行为,虽然一些人在经过训练后能够适应这种操作,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用虚拟摇杆玩游戏都是很痛苦的经历。

笔者是虚拟摇杆的脑残黑

因此,目前的手机动作游戏在控制化身方面,和传统的动作游戏相比都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如《影之刃》只有X轴的左右移动,没有Y轴的上下移动;跑酷游戏则是将移动完全自动化的极端例子。

在45度俯视视角的动作游戏中,早期是生搬硬套手柄或街机的移动摇杆,现在也在向更直接的操作方式上转变,如点击移动或向手势的方向移动。然而实际上这种视角的游戏往往并非是由街机或家用机上转移而来,以《暗黑破坏神》为代表的这种视角的动作游戏起源自PC游戏,所以这类游戏更适合用键盘+鼠标操作,而不是传统的摇杆+按钮。MOBA游戏也是同样的视角,同样使用了继承自RTS游戏的操作方式,也是更加适合键盘+鼠标的。

鼠标+键盘的动作游戏中,玩家利用鼠标来移动(并做一些辅助攻击),利用键盘来释放技能,而摇杆则是用摇杆来移动,用按钮来施放技能。这两种操作方式的区别非常之大:

  • 鼠标指针游离于玩家化身之外,玩家用鼠标控制的是化身行为的结果,玩家点击某个地点是希望化身最终能够通过某种路径到达那里,但使用摇杆控制则是直接指挥着化身移动,玩家必须要自己控制角色按照心中预期的路径来行动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 摇杆的方向很多,而且有着力度变化,玩家能够控制角色行动的快慢、起跳的高低,但用鼠标或键盘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摇杆的方向操作也更加精密。
  • 键盘的按键远远多于手柄,因此对于手柄控制的动作游戏来说,复杂的技能往往通过“连招”的方式存在,其中甚至包括节奏控制、蓄力等比较复杂的操作,学习难度更高。键盘的按键可以对应多种技能,因而对技能的限制往往通过CD来实现,而不是操作难度。

从这些区别当中,对于触屏来说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发呢?

对于移动来说,触屏上直接点击的所见即所得比起虚拟摇杆来说是更加容易理解的。重力感应作为一种能够直接控制化身的手段,和摇杆比较相似,但不能久用,且控制难度大,因此并不常用。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完全去除由玩家来控制的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游戏也在这么做了。我的理由有两方面,首先,这是由于在触屏设备上控制化身非常困难,因为输入平面和输出平面都在屏幕上,屏幕没有给玩家留下用于控制化身的外设空间;其次类似鼠标的指哪走哪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操作强度远远大于鼠标,因为鼠标的DPI会把玩家的动作在显示屏上放大,但触屏设备却没有这种放大,玩家要经常大范围地活动胳膊与手指,非常累人,而且手指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会挡住大部分画面,影响玩家获得必要的信息,这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动作游戏来说是致命的,因此我希望在有化身的动作游戏中尽量简化移动的操作,甚至完全取消。

动作与技能

上一段在比较鼠标+键盘和摇杆+按钮这两种操作方式的时候已经提到了一些动作与技能的控制。这段继续探讨动作与技能的控制。

显然,手机上并不适合类似于摇杆+按钮的连击机制,因为玩家无法把握虚拟按钮的位置。手柄上的按钮不管玩什么游戏都是固定的,但手机游戏玩家却要单独为了你这个游戏熟悉你的按键的位置,学习成本相当大,因此不推荐。类似于键盘的操作方式首先会使得按钮占据屏幕上的大量空间,其次同样面临着熟悉按键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啥好办法呢?触屏设备的优势是手势,因此能够利用手势的动作游戏都成为了一代精品,如《水果忍者》、《无尽之剑》或《逃离神庙》。在《战神》系列中大放异彩的QTE系统曾经十分时髦,甚至到了广为诟病的地步,但在移动游戏大热的今天,QTE反而成了手机上非常好用的一种操作方式。

QTE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要求玩家在一定时间内点击指定位置、点击指定次数、按照某个轨迹滑动、在指定时机按下按键等等多种方式,都在手机操作上大放异彩。多多利用触屏设备的手势,可以进一步扩展QTE的类型。

另外,全屏按键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较重要而普遍的操作如普通攻击可以通过全屏点击来实现,玩家不用再担心自己持续的点击是否偏离了小小的按钮。很多跑酷游戏都是这么做的。

考察目前大热的《影之刃》,游戏中的闪避和跳跃操作是通过有CD的虚拟按钮来实现的,如果没有CD的话这两个常用操作其实是可以用手势来代替的。连招按钮的设计非常出色,也是该游戏的最大卖点,玩家不需要移动手指就可以释放不亚于摇杆+按钮侗族游戏的COMBO。

挑战

动作游戏的挑战,主要是在时间压力下的手眼协调性挑战。挑战指的是玩家不得不去战胜的困难,分为两种:障碍与敌人。障碍是不会主动对玩家产生威胁,需要玩家去自行躲避的挑战;敌人则是会威胁玩家,并且以击败玩家为目的的挑战。

跑酷类游戏中存在的挑战基本都是障碍,玩家克服障碍的手段一般是“躲避”。虽然越来越多的跑酷类游戏中也加入了一些能够被玩家攻击的敌人,但本质上基本还是停留在障碍的水平。

对付敌人的手段则是“攻击”,有一些游戏中同时提供给了玩家“躲避”与“攻击”的技能,但却没能让玩家一眼就区分出哪些是障碍,哪些是敌人,结果玩家会在尝试攻击一堵打不烂的墙的时候撞死,然后删除游戏。这方面做得出色的游戏则是《超级马里奥》,玩家会很快地掌握到跳过障碍、躲避陷坑、踩死敌人的一系列玩法,并且敌人与障碍的区分也十分明显——会动的一般都是敌人。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确定哪一种挑战是主要的是很重要的,玩家一旦形成了一种认知,就不应该再去弄出来玩家不熟悉的其他挑战,这是很不公平的——不过也有一些丧心病狂的游戏以此为卖点,如《猫版马里奥》。

这一段的开头说了,挑战指的是玩家“不得不去”克服的,然而在某些游戏中可能并不存在这种东西。比如《水果忍者》如果玩家漏掉水果也不会导致游戏失败,那么玩家什么水果都不切的话,不会得分但也不会死,游戏就变的无趣了。《超级马里奥》也是一样的,站着不动是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的。因此在这种玩家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干”的游戏中往往通过其他方式来逼迫玩家推动游戏的进展,比如时间限制,到时就死。早在几十年前的街机游戏中,这种方式就十分普遍了。

以障碍为主要挑战的游戏基本都是PVE游戏,而对于以击败敌人为主要挑战的游戏来说,还分为PVP与PVE两种。PVE典型的是《暗黑破坏神》或《三国无双》这种割草游戏,PVP的典型则是《街头霸王》或《拳皇》这种PVP游戏。PVE游戏与PVP游戏的设计思路是完全不同的,盈利机制也完全不同,因此如果无法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话,应该确定以哪个方面为主要。不过,手机游戏的联网能力较差,而PVP格斗游戏往往需要很好的网络环境,因此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手机动作游戏都是以PVE,异步PVP或间接PVP如排行榜等方式为主要玩法的。

当游戏进行到一定程度,需要出现更高层次的挑战时,单纯地要求更高的操作强度或更短的反应时间并不是很好的做法。一种做法是给玩家更多需要去分神的东西,比如必须保护某个目标存活,不能使用某些技能,会呼叫支援的敌人,地面变为不断运动的传送带等等;另一种做法是提供更加难以识别其模式的挑战,比如按照曲线而非直线运动的障碍,按照更复杂规律运动的障碍,正面无敌只有背面才能受到攻击的敌人,踩踏数次后就会陷落的地板等等。

总结

最终,我可以按照一定的思路来想象出一个游戏的玩法。比如,这是一款有化身的游戏,是一种可以打怪的跑酷,玩家的角色站在地面上,会自动向屏幕右面移动,敌人有空中的,和地面的,玩家点击右半部屏幕就会用近战武器进攻地面的敌人,点击左半部就会用远程武器攻击空中的单位;玩家可以通过长按或者连续点击来施展不同的攻击方式,还可以通过QTE的方式与BOSS作战;玩家可以升级、更换角色,还能升级、更换两把武器等等。有了核心玩法后,我们就可以先对其进行验证,同时设计游戏的循环,额外的模式以及收费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