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罗永浩的锤子一直以来并没有太多关注,基本都是靠群里的猫叉发送的一些资料,断断续续地得知一些信息,看过几段发布会的视频。仅凭我这些不算全面的信息,我对锤子手机的印象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罗永浩不出意外地牛逼吹大了。
罗永浩的锤子手机,无论是照扒Mac Pro的官网风格,专挑业界主流对手进行嘲讽的宣传策略,还是发布会的编排,基本都是照着我所知的苹果学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锤子是个模仿者。
而锤子手机所谓的人性化设计,所做的东西我认为都是通过第三方app就能实现的一些奇技淫巧,如果这种程度也能算得上是和苹果有一拼的“设计”的话,未免有些可笑。从这个角度来说,锤子是个改良者。
然而,苹果从来不是模仿者,也从来不是改良者——而是革命者。从这个角度来看,锤子的模仿与改良基因注定了它没有成为第二个苹果的能力。
我举几个我认为很关键的例子。
自从iphone风靡后,全触屏手机成为了主流,而输入法用着有多不爽大家都知道。这是不是一个问题?当然是,并且是乔布斯没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锤子手机有一个很有趣的功能是把屏幕的上半部拉到下半部,来解决屏幕太大上半部按不到的问题。这个设计会不会与输入法产生冲突令我很好奇。
全触屏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控件会被手指头挡住,以键鼠为代表的第二代人机交互界面(GUI)是没有这个问题的。乔布斯的解决方法是把大部分小按钮挪到了屏幕上方,这样能看到了但按起来也更难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反人类的设计,尤其是屏幕越来越大的今天。我认为只要依然使用全触屏设计,这个问题依然很难得到解决。
锤子手机对陀螺仪也进行了很大的改良,而我个人则认为陀螺仪基本上是个败笔,非常不实用,大多数的APP很难用其当做主要的操作方式(甚至就连游戏中这东西也是相当的不好用),而翻转屏幕则有着相当大的几率在你不想翻的时候乱翻。如果乔布斯还活着,我觉得他有很大可能性会把这玩意砍掉或者换成别的东西。
还有主屏幕依然主流的九宫格或者十六宫格设计。说实在的,我认为这是从第二代人机交互界面上遗留下来的东西,其实一点也不适合全触屏操作方式。桌面上放着那么多小icon,查找起来效率低下,而且也美观不到哪去——无论你怎么调整间距,怎么使用圆角矩形。锤子在icon好看不好看,要不要用圆角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但我觉得这压根就不是重点,重点是为啥要用九宫格十六宫格乃至八十一宫格的设计。win8的不统一大小的icon设计如何?为什么一定要用二维的矩阵来放icon?我很好奇锤子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啥。
综上,锤子给我的印象就是把乔布斯的很多设计当成了金规玉律去遵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良,但其实很多设计是有根本性的缺陷的,如果做不到感觉这些缺陷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只是修修补补地以第三方app的水平打补丁,那么锤子就只还是一个跟屁虫,所谓的情怀和工匠精神是无从谈起的,没了这些玩意,锤子和小米相比恐怕没啥竞争力可言——人家小米手机也有的是奇技淫巧(听说小米3还能刷公交卡呢),还比你便宜,粉丝还更多,还不招那么多人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