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戏设计

小黄人与疯狂兔子角色设计的共同之处

前几天我看了熊熊发在群里的《疯狂的兔子》的动画,以及《卑鄙的我2》。我发现这两个作品中的角色的设计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之前没有涉及过这方面的内容,然而现在的工作使我开始接触到了一些人物的设计,不过由于不会美术,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起起名字,写写背景和台词,但也算乐此不疲。于是我打算把自己在这两部作品中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两种角色的共同之处写一下,算作积累,希望自己也早晚有一天能够设计出成功的游戏角色,到时候我就发达了,“啥啥啥之父”之类的。哇哦。

小黄人学名minion,来自动画片《卑鄙的我》。《疯狂的兔子》,Raving Rabbid,来自经典视频游戏《雷曼》系列。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蠢萌”,这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视觉外表

小黄人和疯狂的兔子都是人形的,但是无性别的,拥有较大的头和较小的手脚,较大的眼睛,类似于动物或人类幼儿。兔子们拥有类似于金鱼的突眼,这显得他们十分蠢,拥有了更多非人化的因素。

疯狂的兔子外观基本都一样,而小黄人则有着更多的变化,高矮胖瘦,发型以及眼镜的个数都不尽相同,而且每一个都有独特的名字。

它们都没有鼻子,因为鼻子对于表情的表现用处不大,因此他们表现情绪主要靠眼睛(或者说眼皮)以及嘴巴。小黄人的标志性衣着或者说物品是护目镜、手套与背带裤这种工装风格,这符合他们的工作环境。疯狂的兔子则是全裸的,会根据场景的不同而更换衣着,在他们进入疯狂状态时眼睛会从蓝色变成红色。小黄人们喜欢香蕉(Banana!),兔子们则喜欢人字拖,皮搋子等家伙事儿,这种简单的喜好使得他们角色形象更丰满也更滑稽。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和Walter探讨了一下更多眼睛的小黄人的可行性。两只眼睛是与人类一样的标配,问题不大;一只眼睛为什么可以被观众接受呢?我的理由是一只眼睛会使得眼睛更大,而眼睛越大越萌;另一方面则是眼睛大了更容易表达感情。三只或更多的眼睛首先如何放置就是个问题,怎么放可能看起来都是个怪物,而且在同样大小的脑袋上眼睛数量的增加必然使得单个眼睛的尺寸变小,这就不萌了。

小黄任何疯狂的兔子的另一个共同之处是都会成群结队的出现,这方面的具体行为放在后面分析。

这些视觉方面的设计构成了可爱的基本点,但主要的“蠢萌”还是当他们活动起来时表现出来的。总结一下视觉方面的共同点:

  • 人形;
  • 无性别(人类婴儿也是没有明显性征的);
  • 大头大眼睛,小手小脚(同样类似于人类幼儿);
  • 简单明亮统一的颜色;
  • 没有鼻子(意味着更容易表现情感);
  • 符合身份/当前环境的容易识别的服装;
  • 成群结队。

人物维度/情绪状态

由于它们都是蠢萌角色,因而人物的维度都是很低的零位人物。让我引用《游戏设计基础》中的以下内容:

零维,这种角色只可能会表现出离散的情绪状态。一个零维角色可能表现出无数的这种状态,但是没有连续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角色的情感状态绝对不会平稳地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或者绝对不会在同一时刻表现出两种状态,没有类似于“混杂的感情”这样的东西。《魔戒》中那些无名的兽人只有两种感情:憎恨和害怕。兽人在任何感觉到他们的人数多于敌人的时候,他们就会憎恨英雄;他们在任何感觉容易受到攻击或者他们的人数少于敌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害怕英雄并四处逃散。……零维角色的情感的简单性可以让他们很滑稽。经典的华纳兄弟卡通中的角色(兔八哥,Sylverster猫等)几乎就是瞬间从一种极端的情绪跳到另一个极端。

兔子们由于在游戏中是作为具有攻击性的动物的存在,因而在游戏中的表现与《魔戒》中的兽人无异。他们发现主角后就会眼睛变红,哇哇哇大叫着向玩家袭来并被玩家一个个揍趴下。他们的情绪的简单性,攻击时肢体动作的可爱,木讷的表情和简单但富含情感的语音使得他们成了非常有趣的角色。


小黄人的情绪状态比兔子们要更复杂一些,更大的眼睛和变化更丰富的嘴能够满足这一点。兔子们的眼神则更加木讷,嘴巴基本只有闭着和大吼两个状态,使得他们更像好斗的小怪兽。

  • 露骨的情绪表达(不会隐藏感情);
  • 感情状态的唯一性(同时只有一种情绪);
  • 感情状态变化的瞬间性(从一种感情到另一种感情的变化十分迅速);

蠢意味着低智能,小黄人的智力大概在少儿水平,兔子们则更低一些。《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的作者指出,智能的基本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测。小黄人和兔子们正是缺乏这种能力使得他们显得相当可笑,往往下一秒就要面对灭顶之灾,上一秒却还不忘了与伙伴打斗或者专注于着迷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还意味着它们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有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他们很容易中断注意力,忘记之前所要做的事情。

蠢的另一个方面表现在行为的易于预测,或者说行为简单的统一性,观众在任何时候都能轻易地明白他们当前行为的动机,以及当他们面对一些刺激的时候会给出什么样的反应。比如说被同伴打了一下,就一定会还手;听说有好吃的或者放假了,就一定会欢呼;看到其他同伴获得了某些东西,就会羡慕;被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就会不爽等等。

总的来说,小黄人的智能会比兔子高很多。这表现在情绪状态的更丰富,语音更复杂(甚至能说出简单的字词,而兔子们只会哇哇哇),衣着的更复杂等等,也就是说小黄人更像人,而疯狂的兔子更像一帮又蠢又疯的兔子。

032___minion_rabbid_by_bleu_ninja-d38ol1c

小黄人和疯狂兔子的成群结队的特性也是他们很有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拜他们简单的情绪状态与较低的智能所赐,他们在与同伴互动时会非常有趣。如果被同伴落下,就会很担心很着急;看见某个同伴得瑟,就会嫉妒;看见同伴出糗则会幸灾乐祸;同伴需要帮助时,则经常犯蠢而导致屡屡不靠谱——总之,成群结队的小黄人和兔子们比起协作来竞争和互相陷害的时候更多。

他们还都不会说话,只能通过简单的语音来表达情绪。这一方面突出了他们低智能的特点,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状态的鲜明性,因为配音演员需要仅仅通过音调而不是语义来表达感情,这就需要人物的情感状态十分极端。这也是我觉得《卑鄙的我2》的结尾处,小黄人诗人是个败笔的原因,因为诗人需要更复杂的语音,以及更丰富的情感状态的支持,而且诗人是拥有陷入自己所朗诵的诗歌的情绪中这种高级智能的,而小黄人们并不具有,因此这一段显得非常突兀。

  • 十分灵敏迅速,这使他们具有更多小型动物(如猫,兔子)的特征,这是与其身材相匹配的;
  • 难以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好奇,好动;
  • 不会说话,只能通过简单的语音来表达情绪(这方面可以参考《植物大战僵尸》的疯狂戴夫,以及《模拟人生》中弱智小人们的表现);
  • 缺乏长远思考的能力,活在当下(小黄人们被抓走了只要有海滩可以玩则毫不担心);
  • 只能同时专注于一件事情;
  • 行为的可预测性(这意味着更低的自控力,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刺激的强反馈(这意味着不同情绪状态之间快速的切换,比如刚以为要放假了就欢呼,然后听说其实不放假又会突然失落,快速的转换显得非常滑稽);
  • 成群结队(窝里斗或者一起犯蠢的特性,能大量增加戏剧冲突)。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I0OTQyODY0/v.swf

今天先写到这里,以后有想到的再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