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弹道学手册》 搜集了很多游戏中的飞弹,但并没有提取出其中的共同点。本文作为续篇,尝试从游戏机制的方面对这些飞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形成一套模型,通过不同的配置就可以实现各种各样游戏中常见的飞弹。
笔者写的差不多后回头再来看这篇文章,实际上大部分的东西都能够在暴雪的游戏中找到对应的例子,如果这个体系能够完整地搭建起来的话,是能够实现暴雪的游戏中的绝大多数远程攻击和法术攻击的效果的。
下面每一段都会用来描述飞弹某一方面的特性,并且是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的。笔者不懂程序,但我尽量把每段写得足够详细,希望能够达到可以作为文档的地步(有点难,其实我还在整理思路中)。
瞬间/飞弹
第一个最重要的区分是,一次攻击是瞬间就完成,还是会发射一个随着时间移动的飞弹,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有可能击中敌人。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的话,瞬间完成的攻击实际上是飞行速度无限大的一种特殊飞弹,但当速度无限大时,飞弹的很多特性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最好在最基础的层面把瞬间命中的攻击和发射飞弹的攻击区分开来。
《魔兽世界》中萨满的闪电链是瞬间击中的,而闪电箭则是一个需要飞行时间的飞弹。
《魔兽争霸3》中就是这么做的(此处感谢Walter大神)。大部分的近战攻击实际上也就是射程非常短的瞬间攻击。但也有一些游戏不存在瞬间攻击,即便是传统的近战职业如战士的攻击也是通过发射飞弹完成的,只是飞弹的射程很短,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去看看《Realm of the mad god》这款免费的网络游戏,在Steam上可以玩到。
但是,一次瞬间就完成的攻击也不一定是100%命中的,例子就是《暗黑破坏神3》中法师的裂光波。这个区别会在下一段进行说明。
另外,瞬间型攻击更有可能表现层与逻辑层相分离,而飞弹的表现层和逻辑层更有可能是统一的,也就是飞弹拥有真实的碰撞盒。这个也会在后文提及。
是否有锁定目标
现在很多ARPG都在说自己是无锁定战斗,指的是技能或攻击玩家不需要先选中一个目标才能使用,攻击或者技能可以随便想往哪里发动就往哪里发动,更类似于动作/射击游戏而不是传统的RPG。
飞弹也是如此。RTS或MOBA中的飞弹与射击游戏的飞弹有一条很大的区别,RTS或MOBA游戏中远程攻击发射的大多数飞弹都是由锁定目标的,而射击游戏的大多数飞弹是没有锁定目标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一个飞弹有意识的话,那么有锁定目标的飞弹就会想着去击中那个目标,而没有锁定目标的飞弹只会沿着轨迹移动,直到撞到什么目标为止。
《保卫萝卜》中的瓶子炮是有锁定目标的,而风扇和火箭是没有锁定目标的。
上一段中提到的《暗黑破坏神3》中法师的裂光波,就是一种没有锁定目标的瞬间攻击。而《DOTA》中电魂的普通攻击,《魔兽争霸3》中的闪电链和叉状闪电就是一种有锁定目标的瞬间攻击。
对于飞弹来说,如果有锁定目标就意味着它在飞行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飞行方向以求命中,《魔兽世界》和《EVE》中的大部分投射物都是如此,但是这种游戏的表现层与逻辑是分离的,并不像射击游戏一样飞弹会产生真实碰撞,但好处是能够降低计算量。没有锁定目标的飞弹就只是沿着直线或抛物线一直飞下去,在大部分游戏中这种飞弹一旦被创建后就不会再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其运行方式,这种飞弹是可以通过AI计算提前量来提高命中率的。但这样一来在碰撞检验之外,就有了更大的计算量和AI复杂度。
注意,飞弹虽然没有锁定目标,但不意味着发射飞弹的炮塔没有锁定目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俗话说子弹不长眼,一个人想要打目标A但最终却击中了目标B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但当飞弹有锁定目标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与炮塔锁定的是同一个目标,不过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风暴英雄》中维拉的Q(或者《暗黑破坏神》中亚马逊/恶魔猎人的向导箭)。
是否是持续攻击
如果不是持续攻击,则攻击方是一下一下进行攻击的,就像砍柴一样;否则攻击方的攻击是持续的,就像水流一样——或者换个例子,就像《魔兽世界》中的引导性法术一样。《星际争霸2》中的虚空辉光舰、哨兵等单位也是进行持续攻击的。当某个单位的攻击非常密集频繁的时候,就可以认为这个单位是在进行持续攻击了。
从伤害事件的逻辑上来说,并不存在持续攻击,所谓的持续攻击或者Damge over time(DOT)依然是每隔一段时间造成的伤害,但可能由于间隔很短玩家难以察觉。《魔兽世界》中的DOT间隔是3秒,而《星际争霸2》中的虚空辉光舰,以及《风暴英雄》中阿兹莫丹的E技能间隔都很短,每秒重复数次。
持续攻击与非持续攻击的差别主要是在表现层。首先,攻击者的动画会有所不同,如果攻击者不是持续攻击的,则是每次攻击的时候播放动画,如果是持续攻击的则是在攻击时一直循环播放一个动画。《魔兽世界》的引导中动画是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瞬间型攻击的表现会差很多,不管是《暗黑破坏神3》法师裂光波,《风暴英雄》阿兹莫丹的E还是《星际争霸2》的虚空辉光舰,这些射线的显示方式与普通飞弹差很多,一般都拥有“开始-持续-结束”三个阶段。对于飞弹来说,是否是持续攻击表现没什么差别——对比《魔兽世界》中的奥术飞弹和火球术,只是施法动作不同,飞弹是十分类似的(奥术飞弹那是引导性法术,火球术不是)。
《魔兽世界》中正在引导施放奥术飞弹的法师
综上,持续攻击可以让我们做到这种激光持续伤害的效果,对攻击者和飞弹的表现有很大影响,并且持续攻击的伤害间隔都很小。说句题外话,实际上近战攻击也可以是持续攻击,比如《英雄联盟》中盖伦、潘森的E。如果想做的话,天马流星拳、北斗百裂拳什么的也都可以做!
运动起点
如字面意义,运动起点就是一个飞弹的运动轨迹的起始点。对于瞬间飞弹来说,这个属性也是有意义的,如果是闪电或者射线,运动起点就是闪电或者射线的发射点。这个要看游戏的逻辑层与表现层的具体关系,以及闪电或者射线表现上的具体实现方式。
运动起点并不一定都在炮台上,虽然对于大部分炮台来说是这样的。有个例子是《命令与征服》中的Icon Canon,或者是《风暴英雄》中诺娃的大招定点打击,或者是《星际争霸2:虚空之遗》中从蟑螂进化来的新单位掠食者的攻击方式。对了,《魔兽争霸3》中的群星陨落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暗黑破坏神》中的陨石术,陨石是从天而降的,并非从法师的手中发出。
这几种攻击方式从表现上来看,飞弹是从天空中出现垂直轰击地面的,因此运动起点不是在攻击单位上,而是在被攻击单位上。类似的,飞弹还可以从地下钻出,等等等等各种有想象力的方式都可以。注意,蟑螂
运动起点在炮台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一些偏移,比如某个炮台一次能够并列发射多发子弹,为了让这些子弹不互相重叠就需要对子弹的运动起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偏移。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配合美术上的发射点如枪口、手掌等等,把运动起点偏移到这些位置上。
运动轨迹
对于有锁定目标的飞弹来说,知道了运动起点也就确定了运动轨迹。对于瞬间型攻击和飞弹型攻击来说都是如此,不过飞弹型攻击的计算会更复杂些,可能是实时计算的而不是预先计算的。对于没有锁定目标的飞弹来说,飞弹的运动轨迹则是由方向、速度、加速度等数值来决定的。
运动轨迹最简单的是沿直线运动,复杂一些的则是抛物线、曲线、各种线等等(想想《炉石传说》法师的奥术飞弹)。对于追踪飞弹来说,一般还会有最大转角速率一类的属性。
《炉石传说》中的奥术飞弹沿着一条曲线运动。
飞弹的运动轨迹是仅仅表现层的eye candy,还是会影响实际的游戏性,要看飞弹是否有真实的碰撞。
是否有真实碰撞
我们对比一下《星际争霸2》虚空辉光舰的攻击,以及《暗黑破坏神3》法师裂光波的攻击。同样是射线,但虚空辉光舰只能攻击一个单位,裂光波却能攻击到轨迹上的全部敌人,因为裂光波的动画是有实际的碰撞的,而虚空辉光舰的攻击动画只是一个表现。
总的来说,越具有真是碰撞,越接近于动作射击游戏而不是RTS游戏。
《保卫萝卜》中相当多的炮塔攻击都是拥有真实碰撞的,而瓶子炮、便便塔、魔法球则没有真实碰撞。《炫光塔防》中的绝大多数防御塔发射的飞弹都是拥有真实碰撞的。是否具有真实碰撞对于玩家来说都是简单易懂的,只要在表现上符合这一点。
《炫光塔防》中的炮塔正在攻击,如果敌方单位移动过快,炮弹就会从他们身旁擦肩而过。
销毁条件
一个飞弹是怎么被销毁的?对于瞬间型攻击和飞弹型攻击来说差别比较大。
如果是持续性的瞬间型攻击,由于在表现上是按照“开始-持续-结束”三个阶段来进行的,因此停止攻击后飞弹就会消失。不过也有特殊一些的情况,比如我们设计某个光束以射线的方式向前方穿透,但穿透数个敌方单位后就停止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计算光束的具体结束点在哪里。偷懒一点的话也可以做成光束依然看起来穿透了所有敌人,但实际上只有前几个敌人受到了伤害,不过这种做法略逊一筹。当然,这要结合游戏中的持续性瞬间攻击的动画是如何实现的,假如是由“发射点特效-射线特效-轰击点特效”三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在这种结构下只要调整轰击点特效的位置,并且响应地调整射线特效动画的长度就可以了。
对于非持续性的瞬间型攻击来说,由于每次伤害都立刻完成了,因此飞弹也是立刻就被销毁了。
对于飞弹来说,销毁的条件就变多了。命中次数,生存时间,坐标,碰撞等等都可以成为销毁条件。